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工伤津贴多少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5-30 浏览量:139

工伤津贴在中国的法定标准

引言 工伤津贴是保障因工伤而丧失工作能力的职工生活基本需求的重要社会保险待遇。在中国,工伤津贴的数额和发放标准由法律和法规明确规定。

法定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4条规定,工伤津贴的数额为受伤职工工资的下列比例: 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60%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已评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职工:75%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已评定为五级至十级伤残的职工:60%

工伤津贴多少

发放期限 工伤津贴自事故发生之日起发放,发放期限视职工的伤残等级而定: 一级至四级伤残:终身 五级伤残:15年 六级至十级伤残:10年

基数计算 工伤津贴的计算基数为职工受工伤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其中,受工伤前不满12个月的,以实际工作期间的月平均工资为基数。

最低标准 对于工伤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其工伤津贴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比例发放。

其他规定 除了上述法定标准外,一些地区或行业还制定了补充规定,提高了工伤津贴的水平。例如,北京市规定,工伤津贴的计算基数不得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3倍。

申领程序 职工发生工伤后,应当向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及时申报工伤。经认定为工伤后,职工方可享受工伤津贴待遇。

争议解决 如果职工对工伤津贴的数额或发放期限有异议,可以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异议申请。经办机构应当在收到异议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职工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

结语 工伤津贴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因工伤丧失工作能力的职工提供了必要的经济保障。其数额和发放标准由法律和法规明确规定,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不断完善工伤津贴制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伤职工的生活保障水平。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