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房产不分割的效力
在离婚诉讼中,对于房产的分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国《民法典》第1087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离婚时应均等分割。然而,在实践中,当事人可能会约定不分割房产。这种约定是否有效呢?
一、法律规定
.jpg)
我国《民法典》第1064条规定,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共同所有。
对于离婚诉讼中的房产,当事人可以根据上述规定约定是否分割。该约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真实自愿:当事人必须对不分割房产的约定真实自愿,不能受欺诈、胁迫等因素影响。 合法合规:不分割房产的约定不能违反法律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书面形式:不分割房产的约定应采用书面形式,并经公证机关公证。
二、有效性判断
满足上述条件的不分割房产约定一般被认为是有效的。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会审查该约定的效力。如果约定有效,法院将尊重当事人的约定,不予分割房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情况下的不分割房产约定可能被认定无效:
损害债权人利益:如果一方当事人负有大量债务,而另一方当事人与该债权人约定不分割房产,法院可能会认为该约定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进而宣告无效。 损害一方当事人利益:如果房产是夫妻共同出资购买的,且一方当事人出资较多,而另一方当事人与该方当事人约定不分割房产,法院可能会认为该约定损害了该方当事人的利益,进而宣告无效。 违反法律规定:如果房产涉及公房、宅基地等特殊性质的财产,而当事人的不分割房产约定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法院可能会宣告该约定无效。
三、认定后果
如果法院认定不分割房产的约定无效,则房产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分割。
四、建议
在离婚诉讼中,当事人若要约定不分割房产,应慎重考虑,并遵循以下建议:
充分沟通:双方当事人应充分沟通,了解各自分割房产的需求和利益。 咨询专业人士:可以咨询律师或公证员,了解不分割房产约定的法律要求和注意事项。 公证证明:不分割房产的约定应经公证机关公证,以保证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效力。 注意特殊情况:对于涉及特殊性质财产的房产,应咨询相关法律专业人士,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限制。
在离婚诉讼中,当事人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约定不分割房产。但该约定必须符合法律条件,否则可能被认定无效。当事人在作出该约定前,应慎重考虑,并咨询专业人士,以保障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