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的围城中,当重病的阴影笼罩着其中一方时,离婚的念头便会悄然滋生。在中国的法律框架下,围绕着“重病能起诉离婚吗”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场复杂的人性与法律的博弈。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夫妻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疾病的,或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他原因不能发生性行为,且难以治愈的,或婚前缺乏了解,婚后发现对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解除婚姻关系。
因此,如果一方患有《婚姻法》规定的法定禁止结婚疾病,如麻风病、性病、严重精神疾病等,则另一方有权起诉离婚。但如果疾病并非法定禁止结婚疾病,则不能以重病为由直接起诉离婚。
.jpg)
然而,现实中,重病的界定并非一成不变。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若干问题的解释》,将“重大疾病”解释为“病程较长、治疗费用高、康复期长,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造成严重影响的疾病”。这为相关诉讼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判断依据。
在实践中,法院对于重病离婚案件的处理往往会综合考量以下因素:
疾病的严重程度:病程、治疗费用、康复期、对生活质量和寿命的影响等。 夫妻婚姻状况:双方感情基础、婚龄长短、是否分居等。 对过错方的期待:对患病一方是否尽到照顾、陪伴的义务。
如果法院认定夫妻一方患有的疾病达到“重大疾病”程度,且夫妻感情已基本破裂,或者患病方对婚姻义务存在重大过错,则会判决离婚。
例如,在某起离婚案件中,丈夫患有晚期癌症,且已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妻子因无法继续照顾丈夫,向法院起诉离婚。法院经审理后认定,丈夫的病情已构成“重大疾病”,且妻子已尽到照顾义务,判决双方离婚。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疾病达到了“重大疾病”的程度,法院也并非一定判决离婚。如果夫妻感情尚未破裂,或患病方对婚姻义务没有重大过错,法院可能会判决不准离婚,并建议双方继续共同面对困难。
在我国,“重病能起诉离婚吗”这一问题并无一刀切的答案。法院会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婚姻状况、过错方的情形等因素综合判断,做出符合公平正义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