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诉讼离婚的法律后果
假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因某种原因,如规避购房限制、子女入学或经济利益,而通过协议离婚或法院判决离婚,但事实上并未结束婚姻关系。这种行为在我国法律中被视为无效婚姻,不产生法律效力。
法律规定
.jpg)
《婚姻法》第10条规定:“经登记结婚的夫妻,非因感情破裂而采取的协议离婚,属无效离婚。”因此,假离婚属于无效婚姻,不具备法律效力。
诉讼离婚
夫妻一方基于假离婚事实提起诉讼离婚,法院将依法认定该婚姻无效,驳回离婚请求。即使双方存在形式上的离婚判决,该判决也不会被法院承认,双方仍被视为合法夫妻。
假离婚的法律后果
假离婚行为会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无效婚姻:假离婚产生的离婚协议或法院判决无效,夫妻关系仍然有效。 财产纠纷:假离婚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可能会产生纠纷,因为实际上双方仍为合法夫妻。 子女权利:假离婚后子女的抚养权、监护权和继承权等权利不受影响,父母仍然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义务。 其他限制:一些基于婚姻关系的权利和义务,如购房资格、社会福利等,不能通过假离婚规避。
假离婚诉讼离婚的应对方法
一旦发现对方假离婚,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方法:
收集证据:收集证明假离婚的证据,如协议离婚的真实意图、双方共同居住和交往等。 提起无效婚姻之诉:向法院提起无效婚姻之诉,请求法院认定假离婚无效。 执行原有判决:如果对方已通过法院判决离婚,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执行原有的判决,强制对方履行夫妻义务。 寻求法律援助:必要时,可以向律师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论
假离婚是一种无效的婚姻行为,不具备法律效力。诉讼离婚基于假离婚事实的,法院将驳回离婚请求。假离婚会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如无效婚姻、财产纠纷、子女权利受损等。当事人在发现假离婚时,应及时收集证据,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