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取保候审了还会批捕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3-07-22 浏览量:642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指在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被刑事拘留后,经过审查认为可以取保候审的,由公安机关决定将其释放,但仍然受到一定限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定和条件。取保候审了还会批捕吗?我们可以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款的分析来探讨这个问题。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有固定住所或者其他可以确保不会逃避侦查的居住场所;有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可以确保不会逃避侦查的亲属或者其他保证人;有能够确保不会妨害犯罪侦查活动的财产或者其他财产保证;有可以确保不会再次犯罪的行为保证;有可以确保不会干扰证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保证。

根据这些条件,我们可以看出,取保候审是建立在一定的保证条件之上的。如果犯罪嫌疑人无法满足这些条件,那么取保候审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即使犯罪嫌疑人满足了这些条件,但如果在侦查过程中发现新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确实有重大犯罪嫌疑,那么依法可以撤销取保候审决定,并重新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包括批捕。

取保候审了还会批捕吗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在侦查结束后,应当根据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及时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批准逮捕决定。这就意味着,取保候审并不是最终的结果,公安机关在侦查结束后还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决定是否批捕。当然,在作出批捕决定时,公安机关必须依法履行相关程序,确保批捕决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犯罪嫌疑人一定不会被批捕。取保候审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措施,但它并不排除后续批捕的可能性。取保候审的决定是基于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和条件,并且在侦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确实有重大犯罪嫌疑,那么依法可以撤销取保候审决定,并重新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包括批捕。因此,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并不代表他们一定不会被批捕,最终是否批捕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决定。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