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未撤诉怎么办?
在我国,提起离婚诉讼后却因故无法或不愿撤诉的情况并不少见。面对这种情况,当事人需要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以免影响后续的诉讼进程和自身权益。
一、撤销起诉
.jpg)
撤销起诉是指原告一方主动向法院提出撤回对被告提起诉讼的请求。在离婚诉讼中,原告可以在开庭前或开庭后但判决宣告前随时撤销起诉。
撤销起诉的条件:
原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撤诉自愿,未受他人胁迫或欺诈。 符合法律规定的撤诉情形,如原告与被告已和解、被告下落不明等。
撤销起诉的程序:
1. 向法院提交撤诉申请书,说明撤诉理由。 2. 法院审查撤诉申请,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 3. 法院作出撤销起诉的裁定。
二、法院强制撤诉
如果原告未主动撤诉,法院有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强制撤诉。
法院强制撤诉的情形: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原告连续两次无正当理由不交纳诉讼费。 原告诉讼请求不明确,经法院多次告知仍不改正。 原告的行为妨碍诉讼的正常进行。
强制撤诉的程序:
1. 法院发出传票或通知,要求原告在指定时间内到庭。 2. 原告无正当理由未到庭的,法院将发出公告,告知原告如果在公告期间仍不到庭,将强制撤诉。 3. 公告期间届满后,原告仍不到庭的,法院将作出强制撤诉的裁定。
三、法律后果
撤销起诉的法律后果:
终止诉讼程序。 原告不得就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 被告无需承担诉讼费用。
强制撤诉的法律后果:
终止诉讼程序。 原告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就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 原告承担诉讼费用。
四、建议
如果确实有必要撤销起诉,应及时向法院提出撤诉申请。 如果法院准备强制撤诉,应积极与法院沟通,说明情况,争取法院的理解。 如果对法院的强制撤诉裁定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
需要注意的是,离婚诉讼撤诉的时间点对后续的诉讼进程影响较大。
在开庭前撤诉,则不影响原告再次起诉的权利。 在开庭后但判决宣告前撤诉,则超过法定的起诉期限,原告再次起诉将面临诉讼时效的限制。 在判决宣告后撤诉,则原告丧失了再次起诉的权利。
因此,当事人在决定是否撤销起诉时,应充分考虑其对后续诉讼进程的影响,慎重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