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诉讼离婚适用诉讼时效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5-14 浏览量:241

诉讼离婚适用诉讼时效吗

诉讼离婚是指配偶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解除婚姻关系的诉讼。在我国,诉讼离婚适用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的规定

诉讼离婚适用诉讼时效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对于诉讼离婚,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三年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届满一年,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疾病的除外。”

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

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开始计算。对于诉讼离婚,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权利受到侵害的时间,一般是从配偶一方得知对方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等违反婚姻法的情形时开始计算。

诉讼时效的中断和中止

诉讼时效期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止:

被诉讼人离开住所地,下落不明; 被诉讼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且没有法定代理人; 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权利。

诉讼时效期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

被诉讼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被诉讼人自愿履行义务; 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权利; 发生足以使权利人知道权利受到侵害的新情况。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的后果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未提起诉讼或者未在诉讼时效期间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权利,导致权利丧失的,法院不予受理。

诉讼时效不适用的情形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下列民事权益受侵害的,可以随时提起诉讼:

不动产物权;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返还财产; 请求停止侵害人格权。

因此,对于严重损害婚姻关系的侵害行为,如重婚、家庭暴力等,不适用诉讼时效。受害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结语

诉讼离婚适用诉讼时效,民法典规定了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中断和中止,以及届满后的后果。通过诉讼时效制度,既保障了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也防止了当事人过于迟延而造成证据灭失、当事人记忆不准确等问题,有利于维护婚姻关系的稳定和法律的公正。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