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离婚后能否提起诉讼?
引言
协议离婚是一种通过双方协商一致,而无需诉讼程序即可解散婚姻关系的离婚方式。在中国,协议离婚较为普遍,但其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法律行为,当事人有权因特定事由对协议离婚提起诉讼。
.jpg)
协议离婚的效力
根据《民法典》第1085条规定,协议离婚向婚姻登记机关递交离婚登记申请后,自领取离婚证之日起生效。生效后的协议离婚,具有以下效力:
双方婚姻关系解除。 协议离婚协议对双方均具有法律约束力。 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事项需依约履行。
可提起诉讼的事由
尽管协议离婚生效后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以下事由除外,当事人仍有权提起诉讼:
1. 欺诈或胁迫
协议离婚协议的签订应当建立在双方自愿、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基础上。若一方以欺诈或胁迫手段使另一方签订协议,则协议内容可能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无效。
2. 显失公平
协议离婚协议应在公平合理的原则下协商。若一方因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而签订协议,则法院可以根据《民法典》第153条的规定宣告协议无效。
3. 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
协议离婚协议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若协议内容涉及婚外情、非法同居等违法行为,法院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宣告协议无效。
4. 侵犯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
协议离婚协议中关于子女抚养的约定不得侵犯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若协议内容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等事项明显不当,法院可以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提起诉讼的程序
当事人认为协议离婚协议存在上述事由,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诉讼程序包括:
起诉:向法院提交起诉状,阐明诉讼请求和诉讼理由。 立案:法院受理案件,并在审查符合立案条件后立案。 审理:法院审理案件,查明事实,适用法律。 判决:法院根据查明的事实和适用法律,作出判决。
结语
协议离婚是一种常见的离婚方式,但当事人仍有权因特定事由对协议离婚提起诉讼。当事人在协议离婚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法律规定,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若协议内容存在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情形,当事人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维护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