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离婚中的财产分割
中国法律对财产分割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平均分割。对于共同财产的认定,法律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
.jpg)
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所得; 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知识产权的收益; 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诉讼离婚中财产分割的程序
诉讼离婚中的财产分割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 起诉和立案:一方当事人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提交财产清单和相关证据。 2. 答辩和举证:另一方当事人提交答辩状,陈述自己的意见和提供证据。 3. 法院调查和审理:法院审查双方提交的证据,并根据法律规定和查明的事实对财产进行分割。 4. 调解和判决:法院主持调解,如果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则制作调解书;如果调解不成,则作出判决。
财产分割的原则
法院在分割财产时,遵循以下原则:
平均分割原则: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平均分割。 照顾无过错方原则:对于无过错方,可以适当多分财产。 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原则:在分割财产时,应当优先考虑子女和女方的利益。 尊重双方意愿原则:如果双方对财产分割有约定的,法院可以酌情采纳。
诉讼离婚中财产分割的注意事项
隐藏或转移财产:如果一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隐藏或转移财产,法院可以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对该方进行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及时分割财产:建议双方在离婚时及时分割财产,避免因时间推移而导致财产价值变化或分割难度加大。 诉讼时效:对于没有分割的夫妻共同财产,从离婚后两年内可以请求分割。逾期不请求分割的,视为放弃分割权。 律师协助:诉讼离婚涉及财产分割等复杂问题,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最大程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