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的法律依据与标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的认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法律依据。
工伤的定义
.jpg)
《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工伤是指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伤害,包括: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事故伤害的;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外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事故伤害的; 经诊断证明患有职业病的。
工伤认定程序
工伤认定程序一般分为以下步骤:
1. 职工或其近亲属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 单位及时报告工伤事故或职业病。 3. 工伤认定机构调查核实。 4. 工伤认定机构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5. 职工或其近亲属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工伤认定的标准
《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认定工伤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因果关系:事故伤害或职业病伤害必须是由工作原因导致的。 时间和空间限制:事故伤害或职业病伤害必须发生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或因履行工作职责而发生。 排除其他因素:事故伤害或职业病伤害不能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如酗酒、斗殴等。
工伤认定的举证责任
工伤认定的举证责任主要由单位承担。单位应当提供以下证据:
事故或者患职业病的过程和原因; 工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 职工当时的劳动状态和工作环境; 相关检查检验报告和医疗证明。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也可以提供证据证明工伤事实。
工伤赔偿
职工因工伤受到伤害的,按照《条例》规定,可以享受以下赔偿:
医疗费、康复费。 休工期间的工资。 伤残等级评定后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 死亡职工家属的供养亲属抚恤金、丧葬补助金。
常见问题
1. 出差期间发生的伤害是否属于工伤?
如果出差期间发生的伤害符合工伤认定标准,则属于工伤。
2. 下班后因加班导致的伤害是否属于工伤?
如果下班后加班是单位安排的,且符合工伤认定标准,则属于工伤。
3. 工作场所以外的伤害是否可以认定为工伤?
如果工作场所以外的伤害是由履行工作职责导致的,且符合工伤认定标准,则可以认定为工伤。
4. 职业病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职业病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
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职工的身体检查结果; 职工的职业史和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情况; 职业病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