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职工离职补偿
引言
工伤职工离职补偿是保障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中国法律对工伤职工离职补偿有明确的规定,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伤职工离职补偿的具体内容和程序进行详细阐述。
.jpg)
工伤职工离职补偿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因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遭受职业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进行工伤赔偿。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工伤职工离职补偿的具体内容
1.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标准为职工本人的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12个月,乘以职工的伤残等级百分比。伤残等级的划分参照《工伤保险条例施行细则》第十五条的规定。
2. 医疗补助费:由用人单位支付,包括职工因工受伤或患职业病产生的医疗、康复、护理等费用,以及工伤职工自行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费用。
3.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标准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6个月,乘以职工的伤残等级百分比。
4. 抚恤金:由用人单位支付,因工死亡职工的供养亲属有权一次性领取抚恤金。抚恤金的标准为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20个月。
工伤职工离职补偿的程序
1. 职工提出申请:工伤职工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应当向原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补偿申请。
2. 用人单位审查:用人单位接到职工申请后,应当及时审查职工的伤残等级证明、医疗费用清单等相关材料,并作出是否支付工伤补偿的决定。
3. 协商确定:用人单位与职工协商确定工伤补偿金额,并签订工伤补偿协议。
4. 支付补偿: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伤补偿协议的约定及时支付工伤补偿款项。
特殊情况
1. 职工因工死亡:如果工伤职工因工死亡,用人单位应当一次性支付其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丧葬补助金。
2. 职工伤残等级不影响工作:如果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不影响其继续从事原工作或从事其他适合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继续安排其工作。
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支付工伤补偿的,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职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结语
工伤职工离职补偿是保障工伤职工生活和医疗保障的重要措施。用人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工伤补偿,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工伤职工也应当主动维护自己的权利,积极申请工伤补偿,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