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离婚诉讼庭前调解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5-10 浏览量:538

离婚诉讼庭前调解

引言

离婚诉讼是一场情感和法律的纠葛。为了减少双方情绪和经济上的损失,促进纠纷的和平解决,我国法律规定了离婚诉讼庭前调解制度。

离婚诉讼庭前调解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9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调解范围

离婚诉讼庭前调解的范围包括:

夫妻感情破裂的认定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权 抚养费及其他经济帮助 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的认定

调解程序

离婚诉讼庭前调解通常由人民法院的主审法官或调解员进行。调解程序一般如下:

1. 立案登记: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立案后,通知被告应诉。 2. 送达应诉通知书:法院向被告送达应诉通知书,告知被告诉讼请求、应诉时间和地点。 3. 诉讼准备:原告收集证据,提交离婚起诉书。被告准备答辩状。 4. 庭前调解: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法官或调解员主持调解。调解过程通常是保密的。 5. 调解笔录:调解达成一致的,由法院制作调解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6. 调解不成的:调解不成的,法院将依法开庭审理。

调解的原则

离婚诉讼庭前调解应坚持以下原则:

自愿原则:当事人必须自愿参加调解。 合法原则:调解协议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公正原则:调解协议应公平合理,兼顾双方的合法权益。 保密原则:调解过程和内容应予保密。

调解的意义

离婚诉讼庭前调解具有以下意义:

减少纠纷:通过调解,双方当事人可以和平解决婚姻纠纷,避免诉讼带来的对抗和伤害。 节约时间和金钱:调解成功可以缩短诉讼时间,节省诉讼费用。 维护稳定:离婚诉讼庭前调解有利于稳定家庭关系,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调解不成的后果

调解不成的,法院将依法开庭审理。庭审过程中,原被告双方将互相举证、质证,法院将根据证据和法律做出判决。

结论

离婚诉讼庭前调解制度是我国法律保障婚姻家庭权益的重要举措。通过调解,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夫妻双方的矛盾和冲突,促成双方和解,维护家庭稳定。因此,当事人在离婚诉讼中应积极配合法院的调解,争取通过调解解决婚姻纠纷。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