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工伤期间工资是怎么规定的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5-10 浏览量:884

工伤期间工资规定

工伤是指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侵害,导致职工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在工伤期间,职工享有获得工资的权利,具体规定如下:

中国的相关法律

工伤期间工资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48条规定,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由用人单位按其工资标准的100%支付工资。

《社会保险法》第54条规定,工伤职工在康复期间,其工资待遇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

工资标准

工伤职工的工资标准一般以工伤前所在岗位的工资为准。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对于没有固定工资标准的职工,按照其平均工资计算。

支付方式

工伤职工的工资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如果用人单位不能及时支付工资,职工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支付期限

工伤职工的工资支付期限一般从工伤发生之日起计算。在停工留薪期间,工资应按月支付。在康复期间,工资支付期限根据康复计划确定。

康复期间工资待遇

康复期间的工资待遇有两种情况:

如果职工经过康复治疗,能够恢复劳动能力的,其工资待遇按照工伤前所在岗位的工资标准执行。 如果职工经过康复治疗,不能恢复劳动能力的,其工资待遇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

特殊情况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工伤职工的工资待遇可能有不同规定,例如:

在职工因工死亡的情况下,其家属可以领取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伤补助金。 在职工因工致残的情况下,其可以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

职工的权利和义务

职工有权按照规定领取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同时,职工也有义务配合用人单位进行工伤认定和康复治疗。

用人单位的责任

用人单位有责任按时足额支付工伤职工的工资待遇。如果用人单位不能及时支付工资,职工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同时,用人单位还应积极配合工伤认定和康复治疗工作。

工伤期间工资规定是保障工伤职工权益的重要措施。通过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确保工伤职工在受伤或患病期间获得必要的经济保障,从而减轻其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促进其康复和重返工作岗位。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