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离婚后可以取保候审吗
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诉讼离婚和取保候审是两个独立的法律程序,其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有显著差异。
诉讼离婚
.jpg)
诉讼离婚是指夫妻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离婚问题,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判决解除婚姻关系。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离婚的条件如下:
一方婚前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疾病,另一方在婚前不知情的; 一方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一方实施家庭暴力,另一方不能容忍的; 一方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经教育不改的; 一方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调解无效,一方坚持离婚的; 一方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满一年缓刑的; 一方失踪满两年,另一方不知其下落的; 其他导致婚姻破裂的情形。
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特殊情况不能羁押而由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不得离开指定居所的强制措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的条件如下: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的犯罪属于依法不应逮捕、拘留的;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年老、有病、怀孕或哺乳自己不满一岁的婴儿的; 已满七十五周岁,且身体状况较好、社会关系良好的; 经依法鉴定确属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的;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认为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危害社会和妨碍诉讼的; 适用缓刑,且暂不收监执行的。
诉讼离婚与取保候审的关系
诉讼离婚和取保候审的程序和条件不同,但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果诉讼离婚的一方因其他刑事犯罪行为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经审查批准后,可以取保候审。
需要注意的是,取保候审期间,当事人虽然可以暂不羁押,但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遵守法律,不得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不得妨害司法,不得破坏证据,不得干扰证人作证; 不得与案件的特定人员接触; 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 随传随到,不得擅自离开传唤的地点。
违反上述规定,司法机关有权依法撤销取保候审,对当事人予以逮捕。
结论
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诉讼离婚和取保候审是两个独立的法律程序。只有当诉讼离婚的一方因刑事犯罪行为而被立案侦查,且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时,才能在诉讼离婚诉讼进行期间取保候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