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起诉并不意味着不离
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离婚起诉是一种启动离婚程序的法律程序。它并不等同于离婚判决,也不能保证当事人最终会离婚。
离婚起诉的程序
.jpg)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婚姻法》的规定,离婚起诉需要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起诉状中需要明确提出离婚请求、陈述离婚理由和相关证据。
法院受理起诉状后,会进行审查。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法院将立案受理。随后,法院会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成功,离婚事件将得到妥善解决。
调解不成的,进行审理
如果当事人调解不成功,法院将进行审理。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提交证据、进行辩论和质证。法院根据查明的事实和证据,对离婚诉讼做出判决。
判决不一定会准予离婚
需要注意的是,法院判决并不一定会准予离婚。根据《婚姻法》的规定,法院会根据以下情形之一准予离婚:
一方有重婚或与他人同居的; 一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一方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由于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调解无效的。
如果法院认为当事人没有上述法定离婚理由,或者可以通过调解挽救婚姻,则不会判决离婚。
判决后的后续程序
如果法院判决准予离婚,当事人可以在判决生效后到民政部门领取离婚证,婚姻关系正式解除。如果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可以提起上诉。
离婚的冷静期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民法典》,其中增加了离婚冷静期制度。根据规定,在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提出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任何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冷静期届满后,当事人未撤回申请的,离婚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准予离婚。
结论
离婚起诉并不是不离。当事人提交离婚起诉只是启动了离婚程序,最终能否离婚取决于法院的判决。法院会根据法定离婚理由和当事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做出准予离婚还是不准予离婚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