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后离婚还可以起诉吗?——中国法律视角
在中国的婚姻法框架下,判决后离婚是指法院依法审理离婚案件后,对夫妻关系作出终结的判决。通常情况下,判决后离婚具有既判力,意味着夫妻关系已经正式解除,且判决具有法律约束力。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判决后离婚仍然可以起诉。
可起诉的情形
.jpg)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41条规定,判决后发现有新的情况的,当事人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如果再审申请获准,并经审理后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撤销原判决:
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的; 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 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出现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的; 对婚姻无效或可撤销的事实未予审查或审理的。
上述情形中,当事人可以针对原判决提出再审申请,并在再审程序中主张新的证据或事实,以撤销原判决。如果再审申请获准且原判决被撤销,则判决后离婚的事实将被推翻,当事人可以重新提起离婚诉讼。
不可起诉的情形
需要注意的是,判决后离婚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可起诉。如果原判决生效后,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再审申请或再审申请被驳回,则原判决具有终局性,当事人不得再以同一的事由起诉离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274条的规定,判决后当事人以新的理由,如对方有婚外情、暴力相向等,要求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举证责任
在判决后离婚的再审案件中,申请再审的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即需要提供新的证据或事实,证明原判决存在上述可撤销的情形。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再审申请,则法院将驳回该申请。
时效期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273条的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为发现再审事由之日起6个月内,最长不得超过2年。超过法定期限未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结论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判决后离婚在特定情况下仍然可以起诉。当事人如果发现有新的情况,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并提供新的证据或事实,以撤销原判决。但需要注意,并非所有判决后离婚的情况都可以起诉,且再审申请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