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离婚法院会给立案吗?
在我国,起诉离婚需符合法定条件,法院才会予以立案受理。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离婚应具备以下条件:
原告与被告符合离婚条件: 一方有重婚、同居或家暴等法定过错行为; 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 原告具有民事诉讼行为能力: 年满18周岁,精神正常。 诉状符合法定形式: 载明当事人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证据材料齐全。 法院有管辖权: 原、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发生婚姻关系变更的登记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
.jpg)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情形法院不会受理离婚诉讼:
当事人已经协议离婚:已办理离婚登记,婚姻关系已经解除。 当事人在法庭上自愿和好:法院主持调解,当事人达成和解,并自愿撤销离婚诉讼。 不符合法定离婚条件: 夫妻感情确未破裂; 无法提供法定过错行为的证据。 法院认为有其他不应受理的情形: 诉讼目的不正当; 诉讼程序不合法。
离婚诉讼程序:
1. 起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离婚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 2. 立案:法院审查诉状和证据,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受理。 3. 送达:法院将起诉状副本及传票送达被告。 4. 开庭审理:法院组织原、被告进行法庭辩论,并根据证据情况进行判决。 5. 判决:判决准予离婚或驳回诉讼请求。
需要强调的是,起诉离婚只是诉讼程序的第一步,能否最终解除婚姻关系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决。建议当事人在起诉前咨询专业律师,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诉讼流程,提高离婚诉讼的成功率。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