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调解离婚是否给予离婚证
在中国法律框架下的探讨
引言
.jpg)
离婚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项权利,可以通过协议离婚或诉讼离婚两种方式实现。其中,诉讼离婚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离婚请求予以准予或驳回。本文将围绕起诉调解离婚是否给予离婚证展开探讨,分析其法律依据和相关规定。
起诉调解离婚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该条文表明,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享有调解权,当事人自主协商一致达成离婚协议,人民法院对协议内容进行审查并确认其合法性即可。
起诉调解离婚与离婚证的关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离婚后,双方应当办理离婚登记。取得离婚登记,才视为离婚手续完成。因此,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当事人均需要向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手续才能取得离婚证。
起诉调解离婚的程序
起诉调解离婚的程序与协议离婚类似,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后,人民法院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人民法院会出具民事调解书。民事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按照协议内容履行。
起诉调解离婚后取得离婚证的条件
根据司法实践,起诉调解离婚后取得离婚证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双方当事人均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意思表示真实。 调解协议内容合法有效,没有违反法律或公共利益。 双方当事人已按照调解协议履行完毕。 婚姻登记机关受理当事人的离婚登记申请。
相关规定和例外情况
对于符合上述条件的起诉调解离婚,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出具离婚证。但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离婚:
重婚的;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实施家庭暴力的; 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在以上禁止离婚的情形下,即使当事人通过起诉调解程序达成离婚协议,人民法院也不会出具离婚证。
结语
在起诉调解离婚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会依法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确认其合法有效后出具民事调解书。当事人按照调解协议履行完毕后,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离婚登记手续,从而取得离婚证。但需要注意的是,法律禁止在特定情形下离婚,即使当事人达成离婚协议,人民法院也不会出具离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