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法中的赔偿规定
概述
工伤保险法是保护因工作遭受事故或患职业病的劳动者的福利制度。该法规定了雇主必须向受工伤的员工提供赔偿,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和伤残津贴。
.jpg)
医疗费用赔偿
雇主必须支付工伤职工全部医疗费用,包括:
治疗费 住院费 手术费 药品费 辅助器具费用 交通费
误工费赔偿
工伤职工停工治疗期间,雇主应支付误工费,标准为本人工资的 100%。
伤残津贴赔偿
工伤职工经劳动能力鉴定,被评定为伤残等级,雇主应支付伤残津贴。津贴标准根据伤残等级和本人工资确定。
伤残等级鉴定
伤残等级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劳动能力鉴定标准》进行鉴定。鉴定等级分为十级,一级为最重,十级为最轻。
赔偿时限
雇主应从工伤职工受伤之日起 30 日内支付医疗费用和误工费。伤残等级鉴定后,伤残津贴应在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 15 日内支付。
赔偿争议解决
如果工伤职工对赔偿金额或其他赔偿事项有异议,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豁免情形
雇主在以下情形下可以不支付赔偿:
劳动者故意造成自身伤害的; 劳动者在醉酒或吸食毒品状态下受到伤害的; 劳动者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时受到伤害的; 劳动者违章操作或违反安全规程造成伤害的。
其他规定
工伤保险法还规定了以下事项:
雇主应为工伤职工提供劳动保护和职业健康检查; 工伤职工有权接受职业康复和再就业服务; 雇主对因工伤死亡职工的抚恤金承担责任。
结语
工伤保险法为工伤职工提供了全面的赔偿保障,旨在保护其在工作中遭受事故或患职业病时的合法权益。雇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及时足额支付赔偿,保障工伤职工的基本生活和医疗康复。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