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了就一定要离婚吗?
根据中国的法律,在婚姻关系中,一方当事人起诉离婚,并不必然导致婚姻关系的解除。
起诉离婚的条件
.jpg)
根据《婚姻法》第32条,一方当事人在婚姻关系中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的严重过错行为,或有重婚、与他人同居等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的情形,可以向法院起诉离婚。
法院审理程序
法院在受理离婚诉讼后,会进行以下程序:
1. 调解:法院会先尝试调解,如果双方当事人自愿和解,法院会制作调解书,婚姻关系继续维持。 2. 判决:如果调解不成,法院会根据双方的诉讼请求和证据,对是否准予离婚进行判决。 3. 上诉:对法院的判决不服的一方,可以在收到判决书后15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法院准予离婚的情形
根据《婚姻法》第32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条,法院在以下情形下,可以判决准予离婚:
1. 一方当事人有法定过错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破裂; 2. 夫妻感情破裂,调解和好无效; 3. 一方当事人长期离家出走,杳无音讯,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离婚请求; 4. 一方当事人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的疾病,或一方当事人与他人长期合法同居; 5. 其他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的情形。
法院不准予离婚的情形
法院在以下情形下,不准予离婚:
1. 起诉方有重婚行为; 2. 一方当事人正在怀孕或哺乳期内; 3. 受理诉讼时,另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且已满2年; 4. 双方当事人自愿和解或一方当事人撤回起诉。
结论
在中国,起诉离婚并不必然导致婚姻关系的解除。法院会根据双方的诉讼请求、证据以及法律规定,对是否准予离婚进行审理和判决。如果法院查明当事人之间不存在法定的离婚情形,或当事人自愿和解,则法院不予准予离婚。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