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认定工伤后怎么赔偿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23 浏览量:349

工伤认定后的赔偿

中国法律框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工伤认定和赔偿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条例》,工伤是指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职业病伤害。

认定工伤后怎么赔偿

工伤认定程序

工伤认定通常由以下步骤组成:

职工或家属提出申请:职工本人或其家属在事故或职业病发生之日起1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调查取证:单位、工会和相关部门对事故或职业病进行调查,收集证据,并形成调查报告。 工伤认定:工伤认定部门根据调查报告和其他材料,对事故或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进行认定。 复核和争议解决:职工或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核或提起劳动仲裁。

赔偿项目

工伤认定后,职工或其家属有权获得以下赔偿:

医疗费用:包括工伤治疗和康复期间的费用,以及因工伤致残后继续治疗的费用。 误工费:指因工伤导致工作能力下降而产生的收入损失。 伤残津贴:指因工伤致残导致丧失工作能力而按月发放的津贴。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指因工伤致残达到一定等级而一次性发放的补助金。 伤残就业补助金:指因工伤致残后无法继续原有工作而转岗就业的补助金。 供养亲属抚恤金:指职工因工伤死亡后,其供养的亲属可以领取的抚恤金。 死亡丧葬补助金:指职工因工伤死亡后,其家属可以领取的丧葬补助金。 供养亲属生活费:指职工因工伤死亡后,其供养的亲属可以按月领取的生活费。

赔偿标准

赔偿标准根据工伤致残等级、医疗费用、误工时间、职工收入等因素确定。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赔偿方式

赔偿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次性支付:适用于误工费、伤残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等一次性赔偿项目。 分期支付:适用于伤残津贴、供养亲属生活费等按月发放的赔偿项目。

单位责任

用人单位对工伤职工承担赔偿责任。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或者未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应当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已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赔偿责任。

注意事项

工伤职工或其家属应及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以免错过申请期限。 职工在认定工伤时应当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事故或职业病的发生与工作有关。 职工或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不服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复核或仲裁申请。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