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捕了能取保候审吗?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中国的刑事诉讼中,批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程序,它意味着一个人被认定为犯罪嫌疑人,并且需要被关押在看守所或者拘留所中等待审判。但是,批捕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不能取保候审了。下面,我们将从相关法律条款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中国的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犯罪嫌疑人可以被取保候审。具体来说,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决定取保候审:(一)确实没有逃跑、毁灭证据和妨害诉讼的危险;(二)犯罪行为轻微,不需要逮捕;(三)有固定的住所、工作单位或者其他可以保证到案的方式;(四)有家庭成员或者其他保证人可以提供担保;(五)有悔过表现或者其他可以证明不会再犯罪的情节。”
根据这个规定,只要犯罪嫌疑人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就可以被取保候审。这意味着,即使一个人已经被批捕,也不一定就不能取保候审了。只要他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就可以被决定取保候审。
.jpg)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取保候审并不是一个自动的程序。即使犯罪嫌疑人符合上述条件之一,也需要经过法院的决定才能取保候审。具体来说,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决定取保候审,应当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内审查决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对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决定取保候审;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通知申请机关撤回决定或者改正错误。”
根据这个规定,即使犯罪嫌疑人符合上述条件之一,也需要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并经过人民法院的审查和决定,才能取保候审。因此,即使一个人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也不一定就能立即取保候审。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即使一个人被取保候审了,也不意味着他就可以自由出入。取保候审是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犯罪嫌疑人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定和限制。具体来说,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不得离开指定的地点;(二)不得改变住所或者工作地点;(三)不得与案件有关的人员联系或者会见;(四)不得从事可能妨害案件侦查或者审判的活动。”
根据这个规定,即使一个人被取保候审了,也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定和限制,否则可能会被收回取保候审的决定,并重新被批捕。因此,即使一个人被取保候审了,也需要非常小心谨慎,遵守相关规定和限制,以免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综上所述,批捕了能取保候审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只要犯罪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之一,并经过法院的决定,就可以被取保候审。但是,取保候审并不是一个自动的程序,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决定。而且,即使一个人被取保候审了,也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定和限制,否则可能会被收回取保候审的决定,并重新被批捕。因此,犯罪嫌疑人需要非常小心谨慎,遵守相关规定和限制,以免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