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时效的调解
引言
离婚诉讼时效是指法律对当事人提起离婚诉讼权利行使而规定的时间限制。在中国法律中,离婚诉讼时效为自离婚事由发生之日起三年。超过时效期间,当事人将丧失诉讼权。
.jpg)
调解程序
当一方当事人主张另一方未在时效期间内提起离婚诉讼而提出时效抗辩时,人民法院将启动调解程序。调解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询问当事人:法官将询问当事人离婚事由发生的时间、诉讼提起的时间以及其他相关情况。 释明法律规定:法官将向当事人释明离婚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后果。 促成和解:法官将引导当事人协商调解,以避免诉讼。 达成调解协议:如果当事人同意调解,则需就撤回诉讼、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事项达成协议。
调解原则
离婚诉讼时效的调解应遵循以下原则:
合法性:调解协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自愿性:当事人必须自愿调解,不得存在欺骗、胁迫或其他不当行为。 全面性:调解协议应涵盖离婚诉讼中所有争议事项,避免日后出现纠纷。 公平公正:调解协议应兼顾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一方当事人明显受损。
调解的法律效力
经过调解程序达成的离婚诉讼时效调解协议,经人民法院审查后,具有与生效判决同等的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必须遵守协议内容,不得反悔。
对调解协议的异议
如果当事人对调解协议有异议,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核。复核法院将审查调解协议是否合法、自愿、全面和公平公正。如果复核法院发现调解协议存在问题,可以撤销或变更调解协议。
结语
离婚诉讼时效的调解是化解婚姻纠纷、避免诉讼的有效手段。人民法院应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调解解决争议,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