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可以当庭诉讼请求吗?
在中国法律框架下,离婚后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当庭诉讼请求。但此类请求必须满足特定的法律条件。
离婚后可当庭诉讼请求的条件
.jpg)
在离婚后两年内提出:《民事诉讼法》第148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生效的法律文书,可以在两年内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这意味着离婚后两年内,当事人仍可以对离婚判决提出当庭诉讼请求。 有新的证据或者理由:当事人必须提供新的证据或理由,证明离婚判决存在错误。这些证据或理由可能是: 原判决认定事实有误 原判决适用法律有误 当事人发现新的事实或证据 提出异议或上诉后被驳回:如果当事人在收到离婚判决后提出异议或上诉,但被法院驳回,则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当庭诉讼请求。
当庭诉讼请求的程序
提交申请:当事人应向原审法院提交当庭诉讼请求书,并附上新的证据和理由。 法院审查:法院将审查申请,并决定是否受理。如果法院受理申请,将通知当事人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庭审中,当事人将陈述自己的诉讼请求和证据。法院将对证据进行审查,并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裁判:听取双方陈述后,法院将对当庭诉讼请求进行裁判。裁判结果可能为: 驳回请求 撤销或变更原判决
注意:
当庭诉讼请求的成功率较低,因为离婚判决通常经过慎重审理。 申请当庭诉讼请求需要支付一定的诉讼费用。 如果法院驳回当庭诉讼请求,当事人不得再次提出相同请求。
离婚后当庭诉讼请求的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148条:对已生效法律文书,当事人在两年内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4条: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当事人提出再审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本解释第142条、第143条的规定审查是否符合再审的情形。
总而言之,离婚后当事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法院提出当庭诉讼请求。但此类请求的成功率较低,且需要满足严格的法律条件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