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离职后工伤赔偿怎么办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17 浏览量:961

离职后工伤赔偿怎么办

简介

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根据规定,劳动者发生工伤后,有权获得工伤赔偿。然而,当劳动者离职后,工伤赔偿如何处理就成为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离职后工伤赔偿怎么办

中国法律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劳动者离职后因工伤需要继续治疗的,由原用人单位继续支付相关费用。具体包括:医疗费、住院费、康复费、辅助器具费等。

赔偿流程

1. 劳动者主动申请:离职后发生工伤的劳动者应及时向原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 原用人单位配合:原用人单位应配合劳动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材料,并协助劳动者进行工伤等级鉴定。 3. 工伤认定:由相应的工伤认定机构对劳动者的工伤进行认定。 4. 赔偿支付:工伤认定后,原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的工伤等级,支付相应的赔偿费用。

注意事项

1. 时效限制:劳动者必须在离职后一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将丧失工伤认定资格。 2. 举证责任:劳动者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受伤与工作有关。 3. 原用人单位责任:原用人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即使劳动者已经离职。 4. 变更工作单位:如果劳动者离职后又受雇于其他单位,则新单位不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特殊情况

1. 退休人员:退休人员因工伤需要继续治疗的,由退休前所在单位继续支付相关费用。 2. 劳务派遣人员:劳务派遣人员发生工伤的,由劳务派遣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3. 非标准劳动关系:对于非标准劳动关系下的劳动者,其工伤赔偿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协商解决。

建议

劳动者离职后如果发生工伤,建议及时联系原用人单位,依法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同时,注意收集与工伤相关的证据,以便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对于离职后的工伤赔偿,中国法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劳动者有权获得工伤治疗费用和其他赔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