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
一、法律依据
工伤赔偿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jpg)
二、工伤认定
1. 工伤构成
工伤是指职工在工作中或者因工作受到的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其中包括以下情形:
从事工作引起的意外伤害 从事工作过程中受到的职业病 工作时间以外因公外出期间,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 在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且经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因工作原因导致的
2. 认定程序
职工本人或直系亲属提出申请 用人单位调查取证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社保部门)组织工伤认定委员会认定
三、赔偿项目
1. 医疗费用
治疗费、住院费、护理费等医疗费用 康复费用和辅助器具费用 整容费用(因工伤造成容貌损毁的)
2. 误工费
因工伤导致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 因工伤造成残疾等级的停工留薪期外的工资
3. 生活护理费
因工伤造成生活不能自理的,按照生活不能自理的程度发放护理费
4.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根据工伤致残等级发放一次性补助金
5.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因工伤导致残疾影响就业的,发放一次性就业补助金
6.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因工伤死亡的,发放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7. 供养亲属抚恤金
因工亡职工生前供养的亲属,发放供养亲属抚恤金
四、赔偿标准
1. 医疗费用
实报实销,但有最高限额规定 个人负担部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 误工费
按照职工月工资计算 停工留薪期内全额发放 停工留薪期外,按照伤残等级发放一定比例的工资
3. 生活护理费
按照护理等级发放 全护理:职工平均工资的100% 一级护理:职工平均工资的80% 二级护理:职工平均工资的60% 三级护理:职工平均工资的40%
4.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根据伤残等级发放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本月工资的120倍至100倍 五至十级伤残:职工本月工资的80倍至60倍 十一至十四级伤残:职工本月工资的40倍至20倍
5.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本月工资的12个月至10个月 五至十级伤残:职工本月工资的8个月至6个月 十一至十四级伤残:职工本月工资的4个月至2个月
6.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职工本月工资的20倍
7. 供养亲属抚恤金
供养直系亲属,按职工月工资的60%发放,但不得超过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 供养旁系亲属,按供养家庭实际人数和职工月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
五、赔偿争议处理
职工对工伤认定或者赔偿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社保部门对用人单位的赔偿责任承担情况,发现有问题的,可以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六、结语
工伤赔偿制度旨在保障职工因工伤遭受损失后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公平。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工伤赔偿法律法规,及时足额赔偿职工工伤损失,保障职工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