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离婚官司如何调解
调解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jpg)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调解的程序
1. 申请调解: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调解,也可以在法院审理案件过程中由法官主动提出调解。 2. 确定调解委员会:法院根据案件情况组成调解委员会,一般由审判员、人民调解员和基层调解组织代表组成。 3. 调解过程:调解委员会听取当事人的意见,查明事实,分析矛盾,提出调解方案,引导当事人协商解决争议。 4. 调解结果:调解达成一致的,调解委员会制作调解书,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调解不成的,出具调解不成立证明。
调解的原则
1. 自愿原则:调解必须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任何一方不得强制或阻挠调解。 2. 合法原则:调解方案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损害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 3. 公平原则:调解方案应当公正合理,照顾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4. 保护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原则:调解方案应当保护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调解的意义
1. 化解矛盾、促进和解:调解可以帮助当事人化解矛盾,达成和解,避免诉讼带来的负面影响。 2. 减轻法院负担:调解可以减少法院的办案量,提高办案效率。 3.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调解可以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避免因家庭纠纷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
调解技巧
1. 耐心倾听:法官应耐心倾听当事人的意见,了解其诉求和顾虑。 2. 客观分析:法官应客观分析案件事实,查明矛盾的根源,提出合理可行的调解方案。 3. 换位思考:法官应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其情感和利益诉求。 4. 把握时机:法官应把握时机,在双方当事人情绪稳定、矛盾相对缓和时提出调解方案。 5. 适时妥协:法官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促成当事人适时妥协,达成和解。
诉讼离婚官司的调解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通过遵循法律原则,掌握调解技巧,法官可以有效促进当事人化解矛盾,达成和解,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