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工资计算
中国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工伤工资是指因工伤事故导致职工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在法定休养期限内,用人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工资。
.jpg)
计算方法
工伤工资的计算方法如下:
平均工资
工伤工资的计算基础为职工受伤前的12个月平均工资。如果职工受伤前不满12个月,则以实际工作期间的平均工资计算。
工伤保险费缴纳基数
如果职工受伤前已缴纳工伤保险费,则工伤工资的计算基数为其工伤保险费缴纳基数。
计算公式
平均工资×工伤保险费缴纳基数×休养期限=工伤工资
休养期限
休养期限是指职工因工伤事故导致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经医疗机构认定需要休养的期限。
特殊情况
职工受伤前无固定工资
如果职工受伤前没有固定工资,则工伤工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职工受伤前工伤保险缴费基数低于实际工资
如果职工受伤前工伤保险缴费基数低于其实际工资,则工伤工资按照实际工资计算。但工伤保险缴费基数不得高于其月工资收入的3倍。
职工因工伤事故死亡
如果职工因工伤事故死亡,其遗属可一次性领取其20个月的工伤工资。
工伤保险待遇
除了工伤工资之外,职工还可享受以下工伤保险待遇:
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职工因工伤事故发生的医疗费用。 康复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职工因工伤事故进行康复的费用。 伤残津贴:根据职工伤残等级,由工伤保险基金每月支付其伤残津贴。 伤残抚恤金:如果职工因工伤事故导致死亡,其遗属可一次性领取其20个月的工伤工资作为伤残抚恤金。
责任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足额支付职工工伤工资和其他工伤保险待遇。如果用人单位拖欠或拒付工伤工资,职工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