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受工伤期间工资怎么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11 浏览量:678

工伤期间工资计算:中国法律解析

概述

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或因工外出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致使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意外事件。如果雇员在工作中受伤,则应按相关法律规定获得相应赔偿,其中包括工伤期间的工资补偿。

受工伤期间工资怎么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伤期间工资的计算做出了明确规定。

计算公式

工伤期间的工资补偿一般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 工伤期间工资 = 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 停工留薪期 × 工资支付比例 ```

其中:

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指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 停工留薪期:指职工因工伤而不能工作的天数,包括医疗期和伤残等级鉴定期。 工资支付比例:根据职工的工伤等级和工龄的不同,工资支付比例从60%到100%不等。

特定情况

职工无上一年度工资:如果职工受伤前无法提供上一年度的工资证明,则以受伤前6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 职工为新职工:如果职工受伤前工作不足12个月,则以受伤前实际工作月份的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 职工受伤后工资发生变动:如果职工在受伤后因升职或降职等原因工资发生变动,则以变动后的工资为基数计算。 职工存在多个工伤:如果职工在工伤期间再次受伤,则以最新的一次工伤为准计算工资补偿。

停工留薪期间

停工留薪期包括医疗期和伤残等级鉴定期。

医疗期:从职工受伤之日起算,至伤情稳定并达到出院标准或能够从事轻微劳动为止。 伤残等级鉴定期:从职工医疗期满之日起算,至伤残等级鉴定结论下达之日为止。

工资支付比例

工资支付比例根据职工的工伤等级和工龄确定:

一级至四级伤残: 工龄不满5年:60% 工龄5年以上:75% 五级至十级伤残: 工龄不满5年:70% 工龄5年以上:85% 十级以上伤残:100%

其他注意事项

工伤期间的工资补偿应按月支付。 工伤期间的工资补偿与工伤保险待遇不重复享受。 职工在工伤期间应配合医疗、康复和劳动能力鉴定。 雇主有义务为职工提供工伤期间的工资补偿,否则职工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或法院提起仲裁或诉讼。

结论

中国法律对工伤期间工资的计算做出了明确规定,旨在保障工伤职工的经济利益。雇主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按时支付工伤期间工资,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