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骨折公司赔付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工伤骨折属于工伤范畴。工伤保险的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伤残津贴、就业安置费等。
.jpg)
赔付标准
骨折的赔付标准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而定。根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 12496-2017),骨折致残等级分为十级至一级。致残等级越高,赔付标准也越高。
各等级的赔付标准如下:
一级:丧失劳动能力,终身护理依赖 二级:丧失劳动能力,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劳务活动 三级:丧失劳动能力,仅能从事辅助性或公益性劳务活动 四级:丧失劳动能力,可从事轻体力或非体力劳务活动 五级:丧失劳动能力,可从事较轻体力或非体力劳务活动 六级:丧失劳动能力,可从事本职工作或轻微体力劳务活动 七级:丧失劳动能力,可从事本职工作或非体力劳务活动 八级:丧失劳动能力,可从事本职工作 九级:丧失劳动能力,可从事轻微体力劳务活动 十级:丧失劳动能力,不需要护理
赔付计算
工伤骨折的赔付金额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 赔付金额 = 职工月工资基数 × 赔付率 × 12 × 伤残等级系数 ```
其中:
职工月工资基数:职工受伤前 12 个月的平均工资 赔付率:根据职工的工龄和伤残等级确定的比例 12:为一年 12 个月 伤残等级系数:根据职工的伤残等级确定的系数
具体赔付项目
1. 医疗费用
工伤骨折的医疗费用,包括治疗费用、康复费用、护理费用等,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职工个人无需承担费用。
2. 误工费
职工因工伤骨折而无法工作的,丧失劳动能力期间,可以领取误工费。误工费的标准是职工月工资基数的 100%。
3. 伤残津贴
职工因工伤骨折致残,劳动能力下降的,可以领取伤残津贴。伤残津贴的标准根据职工的伤残等级和工资基数确定。
4. 就业安置费
因工伤骨折致残,丧失原有工作能力的,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领取就业安置费。就业安置费的标准根据职工的伤残等级和工资基数确定。
流程
职工因工伤骨折,应及时向所在单位报告。单位应在 30 日内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工伤。经办机构将组织劳动能力鉴定,确定职工的工伤等级。根据职工的工伤等级,进行赔付。
维权途径
如果职工对工伤骨折赔付结果有异议,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决后,仍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