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工伤
引言
工伤是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职业病导致的损害,属于工伤范畴的,劳动者可以依法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明确工伤认定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jpg)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确定工伤认定的法律依据,《条例》第五条对工伤的认定条件进行了明确规定。
工伤认定条件
根据《条例》,认定工伤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劳动者在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遭受事故伤害或职业病,属于工伤。 因工作原因:劳动者因执行工作任务或与工作相关的行为而遭受事故伤害或职业病,属于工伤。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情况不属于工伤:
上下班途中遭受的非本人主观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因劳累过度、精神紧张等非工作原因导致的疾病; 因故意犯罪或违法行为导致的伤害; 在非工作时间和非工作场所、与工作无关的行为中遭受的伤害。
工伤认定程序
工伤认定程序一般分为以下步骤:
1. 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申请: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 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取证:用人单位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取证,收集相关证据材料。 3. 提交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在调查取证结束后15日内,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提交工伤认定申请。 4.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核认定: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对相关证据材料进行审查,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举证责任
根据《条例》,工伤认定中的举证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劳动者遭受事故伤害或职业病与其工作原因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提供的证据仅作为佐证。
不服工伤认定处理
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处理不服的,可以依法向工伤认定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可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结论
工伤认定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在发生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后,应当及时按照法律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积极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标准进行工伤认定,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