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离婚两年后财产可以起诉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09 浏览量:353

离婚两年后财产可以起诉吗?

前言

离婚后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我国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如果离婚后过了两年,是否还能对财产进行起诉呢?本文将结合中国的法律,探讨离婚两年后财产起诉的可能性和相关规定。

离婚两年后财产可以起诉吗

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也就是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三年内,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离婚后财产分割诉讼时效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从离婚时起二年内进行。”这句话明确了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诉讼时效为两年。

因此,离婚后两年内,夫妻双方可以对尚未分割的共同财产提起诉讼。逾期不诉,视为放弃财产分割请求权。

例外情况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条规定了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情形。在诉讼时效中止或者中断期间,诉讼时效不继续进行。

对于离婚后财产分割诉讼,可能存在以下诉讼时效中止或者中断的情形:

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无法提起诉讼的; 对方当事人隐藏财产或者转移财产的; 夫妻双方达成协议,约定延长期限的。

诉讼时效期间计算

诉讼时效期间从离婚时起计算。离婚的方式不同,离婚时的认定时间也不同:

协议离婚:从双方领取离婚证之日起; 诉讼离婚:从法院判决生效之日起; 调解离婚:从调解书生效之日起。

举证责任

在离婚后财产分割诉讼中,主张财产分割的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也就是说,需要提供证据证明以下事实:

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财产在离婚后尚未分割; 起诉时间在诉讼时效内。

法院审理

法院在审理离婚后财产分割诉讼时,会审查诉讼时效是否中断或者中止,并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综合判断,依法作出分割财产的判决。

结论

离婚后两年内,夫妻双方可以对尚未分割的共同财产提起诉讼。逾期不诉,视为放弃财产分割请求权。诉讼时效可能因不可抗力、财产隐匿转移或约定延长期限而中止或者中断。在诉讼中,主张财产分割的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法院会根据证据综合判断并作出判决。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