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工伤认定后单位怎么赔偿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06 浏览量:454

工伤认定后单位的赔偿责任

工伤认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是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职工是否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进行裁决的过程。职工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应当及时报告用人单位并申请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后单位怎么赔偿

单位的赔偿责任

工伤认定后,根据《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用人单位负有以下赔偿责任:

1. 工伤医疗费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职工工伤医疗期间的全部医疗费用,包括治疗、康复、护理、住院、交通等费用。

2. 工伤津贴

在职工休工治疗期间,用人单位应当向其支付工伤津贴。工伤津贴的标准为职工原工资的90%。

3.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职工因工致残,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一级至十级伤残后,用人单位应当一次性支付伤残补助金。伤残补助金的标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职工的工龄、工资、伤残等级等因素确定。

4.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职工因工死亡的,用人单位应当一次性支付工亡补助金。工亡补助金的标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职工的工龄、工资、抚养人口等因素确定。

5. 供养亲属抚恤金

职工因工死亡,供养亲属生活无着落或缺乏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应当每月支付抚恤金。抚恤金的标准一般为职工原工资的40%。

6. 丧葬费

职工因工死亡,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丧葬费。丧葬费的标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当地殡葬习俗和职工的经济状况确定。

7. 离职后待遇

职工因工伤导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职工离职经济补偿金。补偿金的标准为职工工作满一年的,每月支付一个月工资;工作不满一年的,按照实际工作时间支付。

用人单位还应当承担以下义务:

提供工伤康复服务,帮助职工恢复劳动能力; 为因工致残的职工安排合适的工作; 对职工因工伤造成的经济损失,如误工费、伤者护理费、交通费等,应当合理赔偿。

赔偿程序

职工发生工伤后,应当及时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接到申请后,应当及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组织专家进行调查取证,并在一定期限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工伤认定后,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指定期限内向职工支付赔偿金。如果职工对用人单位的赔偿有异议,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总结

工伤认定后,用人单位负有向职工赔偿医疗费、工伤津贴、伤残补助金等各项费用的责任。这些赔偿既是保障职工劳动权益的重要措施,也是用人单位应尽的社会责任。只有用人单位切实履行赔偿责任,才能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