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未签合同工伤怎么办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05 浏览量:351

未签合同工伤怎么办

引言 工伤是指因工作遭受意外伤害或职业病导致的职工身体健康损害。在我国,工伤赔偿权利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然而,对于未签合同的工伤者而言,保障权益的路径却更为复杂。本文将探讨我国法律框架下未签合同工伤的应对策略。

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以参照劳动合同的标准。

未签合同工伤怎么办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规定,职工未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但符合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情形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按照本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认定工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已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视双方已订立劳动合同。

工伤认定 未签合同工伤的认定主要依据以下证据:

工作安排: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安排下开展工作。 工资发放: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报酬,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工伤情况:劳动者因工作遭受意外伤害或职业病,导致身体健康损害。

工伤赔偿 工伤认定后,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支付赔偿,包括:

医疗费用:劳动者因工伤产生的医疗费用。 误工收入损失:劳动者因工伤造成的误工时间内的工资损失。 生活费:劳动者因工伤造成生活困难的,可以申请生活费。 伤残补助金:劳动者因工伤致残的,可以申请伤残补助金。

维权途径 如果用人单位拒不认定工伤或支付赔偿,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投诉,申请认定工伤。 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要求用人单位履行义务。 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裁决用人单位支付赔偿。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判决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特别提示 对于未签合同的工伤,劳动者应当及时固定证据,包括:

工作安排的证明,如工作证、排班表。 工资发放的记录,如工资条、银行流水。 工伤情况的证明,如医院诊断书、现场勘查记录。

结论 未签合同工伤的维权之路困难重重,但并非没有保障。通过了解法律规定、搜集证据、选择合适的维权途径,劳动者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