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离婚能否离掉?——中国法律视角
在中国法律体系下,起诉离婚是一种法定程序,旨在解决夫妻双方婚姻关系问题。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具备法定离婚条件的夫妻,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离婚的法定条件
.jpg)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但如果夫妻双方无法达成离婚协议,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法律规定的离婚法定条件包括:
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 其他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的情形
起诉离婚程序
一方当事人决定起诉离婚后,需要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离婚起诉状。起诉状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婚姻状况、离婚诉求和理由、证据材料清单等。
法院受理离婚案件后,会依法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未达成一致,法院将依法开庭审理。庭审中,双方当事人可以出庭陈述诉讼请求、举证质证、辩论。
法院判决
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后,将根据查明的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是否准予离婚的判决。法院可能会判决准予离婚、驳回离婚诉讼或者判决不准离婚。
判决生效
法院作出的离婚判决自判决生效之日起生效。判决生效后,婚姻关系自动解除。当事人应当按照判决确定的内容履行义务,如抚养子女、分割财产等。
特殊情况
《民法典》规定,一方当事人因患有严重疾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的,可以委托他人代为办理。委托他人办理离婚登记应当有本人亲自签署的授权委托书。
如果婚姻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另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公告送达方式向法院申请离婚。法院经公告送达后,如果对方当事人在公告期内未到庭,法院可以缺席判决准予离婚。
总结
在中国,起诉离婚是一种法定程序,符合法定离婚条件的夫妻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是否准予离婚的判决。判决生效后,婚姻关系自动解除。在特殊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通过委托他人或公告送达等方式办理离婚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