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工伤保险工资怎么提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04 浏览量:702

工伤保险工资:中国的法律规定

工伤保险是保障因工伤亡或患职业病的职工及其家属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在中国,工伤保险工资是计算工伤赔偿待遇的基本依据,其金额关乎职工的切身利益。

法律规定

工伤保险工资怎么提

《工伤保险条例》(2011年修订)第十七条规定,工伤保险工资是指职工本人在受工伤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具体标准

职工在受工伤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本人的基本工资 岗位工资 津贴和补贴 奖金 加班工资

不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依法应税的社会保险缴费 个人所得税 住房公积金 福利性补贴(如子女教育费、交通补助等)

计算方法

工伤保险工资的计算方法如下:

职工前十二个月的实际收入总额 ÷ 前十二个月实际出勤天数 = 日平均工资

日平均工资 × 受工伤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六个月的实际出勤天数 = 工伤保险工资

特殊情况

对于下列人员,工伤保险工资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试用期内的职工:按试用期内的实际工资计算。 离退休后再就业的职工:按离退休前的原工资标准计算。 农民工:按其前十二个月的务工收入总额 ÷ 前十二个月的实际出勤天数计算。

重要性

工伤保险工资的准确计算对于工伤待遇的公平合理至关重要。较高工伤工资能够确保工伤职工获得更加充分的医疗保障和经济补偿,减轻因工伤导致的经济损失,保障其及其家属的生活品质。

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有责任按照法律规定计算和申报职工的工伤保险工资。如用人单位虚报、瞒报或拒不申报工伤保险工资,将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补交工伤保险费 补发足额工伤待遇 承担滞纳金 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结语

工伤保险工资是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计算关乎工伤职工的切身利益。用人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依法计算和申报工伤保险工资,切实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