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离婚后财产诉讼时效怎么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01 浏览量:357

离婚后财产诉讼时效计算

在中国法律中,离婚后财产诉讼时效为 三年。这意味着,自离婚之日起三年内,当事人可以提起财产分割诉讼。如果超过三年诉讼时效,当事人将丧失诉讼权利。

时效的起点

离婚后财产诉讼时效怎么算

离婚后财产诉讼时效的起点是 离婚判决生效之日。离婚判决生效后,当事人的财产分割权即已确立。因此,从离婚判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时效的中止、中断

在某些情况下,诉讼时效会中止或中断,从而延长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时间。

时效中止: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诉讼权利的,诉讼时效中止。中止期间不计入诉讼时效。常见的时效中止事由包括:战争、自然灾害、被剥夺人身自由等。 时效中断:当事人有明确表示放弃诉讼权利的言行,或者对方当事人有妨碍对方行使诉讼权利的言行,诉讼时效中断。中断期间已经经过的时效不再计算。常见的时效中断事由包括:签订放弃诉讼权利的协议、向法院提起诉讼但被驳回等。

计算时效的方法

计算诉讼时效时,应当从规定的时效起点开始计算,以天数为单位,包括节假日。诉讼时效的最后一天是法定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届满日。

超过诉讼时效的救济

如果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提起财产分割诉讼,法院一般会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驳回诉讼。在以下特殊情况下,当事人仍可以主张自己的权利:

一方当事人恶意隐瞒、销毁财产:如果一方当事人在离婚后恶意隐瞒、转移或销毁共同财产,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事实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诉讼。 一方当事人因欺诈、胁迫等行为获得财产:如果一方当事人利用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共同财产,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在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事实之日起三年内提出诉讼。

结语

离婚后财产诉讼时效为三年,当事人应当及时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如果超过诉讼时效,当事人将丧失诉讼权利,除非有法定的救济情形。建议当事人及时咨询律师,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以免丧失诉讼机会。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