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伤休假工资的计算
引言
因工伤导致职工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需要休假的,应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工伤休假工资。工伤休假工资的计算直接关系到职工的经济保障,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
.jpg)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职工因工伤需要休息治疗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工资支付期间,由用人单位按原工资标准支付;工资支付期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支付工伤休假工资。
《社会保险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四个月。
计算方法
1.工资支付期内
在工资支付期内,工伤职工享受的工伤休假工资与原工资标准一致。工资支付期一般为12个月。
2.工资支付期后
工资支付期后,工伤职工享受的工伤休假工资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工伤休假工资 = 工资基数 × 伤残等级系数 × 支付系数
工资基数:
职工因工伤导致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期间的平均工资。
伤残等级系数: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附件二《工伤保险伤残等级评定标准表》,对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进行等级评定,并确定相应的伤残等级系数。
支付系数:
根据《社会保险法》相关规定,支付系数为:
1-10级伤残,支付系数为75%; 11-14级伤残,支付系数为60%; 15-16级伤残,支付系数为45%; 17-18级伤残,支付系数为30%; 19-20级伤残,支付系数为15%。
3.计算示例
职工张某因工伤导致10级伤残,平均工资为5000元。张某在工资支付期后休假治疗,其工伤休假工资的计算如下:
工伤休假工资 = 5000 × 0.75 = 3750元
支付时间和方式
工伤休假工资从职工因工伤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之日起支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放。
其他规定
工伤职工在休假期间,不得安排其从事与伤情无关的工作。 工伤职工休假期间,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工伤保险待遇仍应按规定享受。 工伤职工休假期满后,经鉴定仍无法恢复工作能力的,应转为享受工伤残疾待遇。
结论
工伤休假工资的计算对于保障工伤职工的经济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法律规定,工伤职工休假工资的计算方法需结合工资基数、伤残等级系数和支付系数进行。相关单位和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计算和支付工伤休假工资,切实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