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生工伤如何认定工伤
定义
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或者职业病伤害,从而导致劳动能力暂时或永久丧失、死亡或造成其他损害的情形。
.jpg)
认定工伤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伤认定进行了规定。
认定原则
工伤认定遵循以下原则:
客观性原则:认定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因人而异或主观臆断。 时效性原则:劳动者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逾期不予受理。 便利性原则:认定程序应当方便快捷,使劳动者能够及时获得工伤赔偿。
认定程序
工伤认定程序一般分为以下步骤:
1. 申请: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 调查取证:用人单位负责调查取证,收集工伤事故发生的相关证据,如事故报告、现场照片、证人证词等。 3. 审核:工伤认定机构对用人单位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核,并组织劳动者进行伤情鉴定。 4. 出具工伤认定书:工伤认定机构根据审核结果,出具工伤认定书。 5. 异议处理: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书有异议的,可以向上一级工伤认定机构提出申诉。
工伤认定的情形
以下情形可以认定为工伤:
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如机械伤、高处坠落伤等。 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产生的职业病:如粉尘病、尘肺病等。 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事故伤害:但上下班途径应当合理。
工伤认定的排除情形
以下情形不属于工伤:
因劳动者本人故意犯罪或者违法行为受到的伤害:如打架斗殴、酗酒后发生事故等。 因劳动者个人原因受到的非工作因素导致的伤害:如因私接活、健身锻炼等。 已享受过工伤保险待遇,又因同一事故再次受工伤的:但因工致残后,重新就业后再次受工伤的除外。
工伤认定的责任
用人单位负有工伤认定的责任,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取证,并向工伤认定机构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工伤认定后的处理
工伤被认定后,劳动者有权获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用、康复费用、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就业安置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