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离婚后还能分割财产吗?
在中国,诉讼离婚后是否还能分割财产取决于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性质和离婚时双方的约定。
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性质
.jpg)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婚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除个人财产外,均为夫妻共同财产。个人财产包括:
婚前一方所有的财产 一方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 一方专用归其个人使用、消费的特定物品 婚前一方按照法律规定应有或者应得的补偿金(如交通事故赔偿金) 婚姻存续期间获得的因一方身体受到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婚姻存续期间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离婚时双方的约定
离婚时,双方可以通过协议书就财产分割事宜进行约定。约定可以包括:
夫妻共同财产的分配比例 个人财产的归属 债务的承担 其他与财产相关的事宜
诉讼后分割财产的可能性
如果离婚时双方未对财产分割达成一致意见,则需要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法院在审理财产分割案件时,将根据以下原则进行裁判:
夫妻共同财产平均分割原则:夫妻共有财产原则上均等分割,但法院可以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原则:法院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将优先保护妇女和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 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如果有一方存在重大过错行为,法院在财产分割时可能会对其酌情减少分配份额。
诉讼后分割财产的途径
诉讼后分割财产,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执行原离婚判决或调解书:如果原判决或调解书未对财产分割进行明确约定,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分案起诉:如果原判决或调解书对财产分割进行约定,但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分案起诉,请求法院通过判决分割财产。
需要注意的是:
诉讼离婚后分割财产的期限一般为诉讼离婚判决生效之日起3年内。 如果当事人存在隐匿、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另一方当事人有权在发现后主张权利。 对于复杂或争议较大的财产分割案件,当事人应及时聘请专业律师进行代理。
诉讼离婚后是否还能分割财产取决于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性质和离婚时双方的约定。如果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需要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法院将根据相关法律原则和具体情况进行裁判。当事人在诉讼后分割财产时,应及时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