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工伤怎么仲裁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3-28 浏览量:771

工伤仲裁:中国法律下的职工保障

简介

工伤仲裁是一种解决工伤纠纷的法律机制,旨在保障职工在遭受工伤事故或患职业病时获得公平合理的赔偿。在中国,工伤仲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工伤怎么仲裁

仲裁程序

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发生后,职工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工伤认定做出决定。

若职工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将组成仲裁小组,对纠纷进行调查、审理和裁决。

仲裁的原则

工伤仲裁坚持以下原则:

客观公正原则:仲裁委员会独立行使仲裁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公开审理原则:仲裁庭审一般公开进行,当事人和代理人有权参加。 证据充分原则:仲裁裁决必须以证据为依据,并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用人单位对职工是否构成工伤具有举证责任。对是否属于职业病,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承担举证责任。

仲裁的裁决

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仲裁裁决可以认定工伤,确定赔偿责任,并裁决赔偿金额。

仲裁后的执行

仲裁裁决生效后,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若败诉方拒不执行仲裁裁决,胜诉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职工的权利

在工伤仲裁中,职工享有以下主要权利:

申请工伤认定的权利:职工有权在法定期限内向用人单位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工伤认定。 申请仲裁的权利:职工有权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时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获得赔偿的权利:职工有权依照法律规定获得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赔偿金等工伤赔偿金。 获得法律援助的权利:职工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由国家为其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法律服务。

用人单位的义务

在工伤仲裁中,用人单位负有以下主要义务:

提供劳动保护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及时报告工伤的义务:用人单位在发生工伤事故或职工患职业病时,应当及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告。 协助工伤认定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仲裁委员会进行工伤认定和仲裁。 承担赔偿责任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向职工支付工伤赔偿金。

结论

工伤仲裁是保障职工工伤权益的重要法律机制。通过仲裁程序,职工可以及时、公平地获得工伤赔偿,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工伤仲裁也督促用人单位履行劳动保护义务,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