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没签劳动合同工伤怎么赔偿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3-27 浏览量:827

未签劳动合同工伤如何赔偿

在我国,劳动者遭受工伤后,有权获得相应的赔偿。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通常包含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报酬和福利、劳动条件、劳动纪律等内容。然而,在实践中,有些用人单位未能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劳动者在发生工伤时面临合法权益受损的风险。

赔偿依据

没签劳动合同工伤怎么赔偿

未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发生工伤,赔偿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工伤保险条例》:该条例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其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参加,并处应缴保费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待遇。 《劳动法》:该法规定,用人单位对未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的,应当承担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费用,并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就业安置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因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劳动任务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事故,由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程序

劳动者发生工伤后,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并申请工伤认定。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劳动者可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并根据上述法律法规向用人单位索赔。

索赔程序如下:

1.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者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提供受伤情况、事故经过等证明材料。 2. 调查取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工伤认定申请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并出具工伤认定书。 3. 申请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者凭工伤认定书向用人单位申请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 4. 申请赔偿: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供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者可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赔偿,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医疗费、误工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就业安置费等费用。

赔偿标准

未签劳动合同工伤的赔偿标准与已签劳动合同工伤相同,包括:

医疗费:劳动者因工伤产生的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负责。 误工费:劳动者因工伤丧失劳动能力期间的工资收入损失,由用人单位负责。 护理费:劳动者因工伤需要专人护理的,由用人单位负责支付护理费用。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者因工伤致残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根据劳动者伤残等级确定。 就业安置费:劳动者因工伤丧失劳动能力,被用人单位辞退或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就业安置费。

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未签劳动合同的行为既违反了法律规定,也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在维护自身权益时,应积极主动地收集相关证据,依法向有关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和索赔,切勿因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而放弃自己的合法权利。

为了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并加强对劳动者的法律援助和维权指导,营造公平公正的劳动环境。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