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离婚的离婚日期认定
在中国,诉讼离婚的离婚日期,根据司法实践和相关法律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调解离婚的离婚日期
.jpg)
调解离婚是指在法院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达成离婚协议,并由法院制作调解书。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3条规定,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书约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因此,调解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后,其离婚效力即产生,该日即为诉讼离婚的离婚日期。
二、判决离婚的离婚日期
判决离婚是指法院审理后,对夫妻双方是否离婚做出裁判,并制作判决书。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判决书应在宣判后十日内送达双方当事人。判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后,其离婚效力即产生,该日即为诉讼离婚的离婚日期。
三、离婚上诉后维持原判的离婚日期
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维持原判的,二审判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后,原审判决的离婚效力即发生,该日即为诉讼离婚的离婚日期。
四、再审改判生效的离婚日期
如果一方当事人对生效判决提出再审,法院经再审改判后,再审判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后,再审判决的离婚效力即生效,该日即为诉讼离婚的离婚日期。
五、离婚协议未获法院认可的离婚日期
若双方当事人签订了离婚协议,但未向法院申请离婚诉讼,且协议未经法院认可。这种情况下,离婚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当事人的婚姻关系仍存续。只有当双方当事人向法院申请离婚诉讼,并经法院调解或判决离婚时,离婚效力才发生,此时双方离婚的日期才开始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
1. 离婚日期的认定以法院送达法律文书(调解书、判决书、再审判决书)的时间为准。
2. 如果当事人对离婚日期有异议,可以向法院提出异议申请。
3. 离婚日期的认定对财产分割、债务清偿等后续法律关系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