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致残如何追回:中国法律指南
工伤认定
工伤是指职工在工作中或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或职业病。工伤认定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职工发生工伤后,应当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用人单位应当在接到报告后30日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工伤。
.jpg)
工伤赔偿
工伤致残后,职工有权获得以下赔偿:
医疗费用:包括工伤治疗和康复所需的全部费用。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职工伤残程度和工龄等因素计算。 伤残津贴:每月发放,至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被鉴定为一级伤残。 劳动能力鉴定费:由用人单位承担。
追回赔偿
如果用人单位未及时或足额支付工伤赔偿,职工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追回:
仲裁
职工可以向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裁决履行赔偿义务。
诉讼
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职工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后30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后,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判决结果履行赔偿义务。
执行
如果用人单位逾期未履行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职工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将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措施,以强制用人单位履行赔偿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 《劳动合同法》 《民事诉讼法》 《劳动争议仲裁法》
特殊情况
对于以下特殊情况,职工可以申请追加赔偿:
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可以向用人单位索赔。 用人单位故意致使职工工伤的,职工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刑事责任。 职工因工伤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承担死亡赔偿金和抚恤金。
证据收集
为了成功追回工伤赔偿,职工应当收集以下证据:
工伤事故报告 医院诊断证明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工龄证明 支付证明(如有)
注意事项
职工应当及时报告工伤,避免时效问题。 工伤赔偿金额由相关机构根据法律规定计算,不可协商。 职工在申请仲裁或诉讼前,应当咨询专业律师,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有义务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导致工伤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