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离婚在中国的时效限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于诉讼时效有着明确的规定。其中,涉及到离婚诉讼的时效限制,主要有以下两条:
1. 一般诉讼时效:
.jpg)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在离婚诉讼中,当事人自离婚请求权产生之日起三年内,享有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离婚的权利。如果超过三年,则离婚诉讼时效消灭,法院不再受理该诉讼。
2. 特殊诉讼时效: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二条规定:“自婚姻登记之日起满一年,一方因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或有其他重大过错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
该条规定了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特殊情形的离婚诉讼时效为一年。如果当事人自上述行为发生之日起超过一年才起诉离婚,则法院不再受理该诉讼。
起诉离婚时效的计算:
离婚诉讼时效的计算,应当从当事人知晓或应当知晓离婚请求权产生的次日起算。对于一般诉讼时效,当事人自得知或应当得知离婚理由之日起算三年;对于特殊诉讼时效,则自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行为发生之日起算一年。
时效中断和中止:
在某些情况下,离婚诉讼时效可以中断或中止。
时效中断: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当事人提起诉讼、提出仲裁申请,或者对方做出部分履行行为的,均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时效中断后,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时效中止: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当事人不能控制的情形,致使当事人无法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中止。时效中止期间不计入诉讼时效。一旦解除中止事由,诉讼时效继续计算。
时效消灭的法律后果:
如果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将不再受理该诉讼。此时,当事人的离婚请求权将因时效消灭而丧失。
例外情形:
在极少数情况下,当事人即使超过了诉讼时效,仍有可能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除婚姻关系: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 一方被宣告死亡,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 一方丧失行为能力,另一方难以履行夫妻义务,且不同意离婚的,可由其近亲属代为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例外情形属于法定情形,当事人必须符合相关条件才能适用。
结论:
在我国,起诉离婚一般有三年诉讼时效,特殊情况下有特殊诉讼时效,分别为一年。当事人应注意及时行使离婚请求权,超过诉讼时效将导致请求权消灭。但对于法定例外情形,当事人仍有可能在超过诉讼时效后提起离婚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