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工伤怎么立案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3-22 浏览量:292

工伤如何立案

工伤立案是指受害员工或其近亲属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要求认定工伤事故并享受工伤待遇的过程。在中国,工伤认定和处理的相关规定主要体现在《工伤保险条例》中。

立案条件

工伤怎么立案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工伤认定: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意外伤害的; 因职业病致残或者死亡的。

立案程序

工伤立案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申请: 职工本人或其近亲属在发生工伤后应当及时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用人单位应当在接到申请后30日内向设区的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 受理: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当及时进行受理,并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 3. 调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对工伤事故进行调查,收集证据,查明事实。 4. 认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根据调查结果,作出工伤认定结论,并制作工伤认定书。 5. 申诉: 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复核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立案时限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事故发生之日起1年内提出。逾期提出,经工伤认定机构同意,可以延长3个月。

证明材料

申请工伤认定时,应当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工伤认定申请表; 劳动合同或其他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 事故发生经过的书面说明和相关证据; 抢救治疗的原始病历、诊断证明书等医疗资料。

工伤认定后的待遇

经认定为工伤后,受害员工或其近亲属可享受以下待遇:

医疗费用报销; 工伤待遇支付,包括工伤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 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关系解除经济补偿。

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工伤立案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用人单位应当积极履行工伤申报义务,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保障职工获得应有的工伤待遇。职工本人或其近亲属在遭受工伤后,也应当主动维权,及时申请工伤认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