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发生工伤怎么处理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3-21 浏览量:652

发生工伤如何处理

简介

工伤是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或患职业病而受到的伤害。处理工伤时,劳动者应了解法律规定和相关程序,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发生工伤怎么处理

工伤认定

当发生工伤事故或患职业病时,劳动者应及时向单位报告并保留相关证据。单位应在30日内组织工伤认定委员会进行调查,确定工伤性质和等级。

工伤赔偿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劳动者可以获得以下赔偿:

医疗费:包括治疗、康复和工伤鉴定等费用 误工费:因工伤导致不能工作的期间,支付其工资 生活费:伤残人员伤残期间的生活费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能力永久丧失或部分丧失的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因工死亡人员的家属获得的补助 伤残津贴:伤残等级为十级至四级的劳动者,每月获得一定比例的工资 康复费用:为促进劳动者康复而支出的费用

程序步骤

发生工伤后,劳动者需要按照以下步骤处理:

1. 向单位报告:及时向单位报告工伤情况,并提交相关证据。

2. 单位调查:单位应组织工伤认定委员会调查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并在30日内做出认定结论。

3. 工伤认定:劳动者对工伤认定结论有异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4. 申请工伤赔偿:工伤认定后,劳动者应向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赔偿。单位应在15日内支付赔偿款。

5. 康复治疗:劳动者应积极接受康复治疗,促进伤情恢复。

法律保护

我国《劳动法》、《工伤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对工伤劳动者给予了充分的保护:

保障工伤劳动者获得及时、足额的赔偿 禁止用人单位因工伤报复劳动者 设立工伤保险制度,为工伤劳动者提供资金保障

其他注意事项

劳动者应及时就医,保留就医和检查的原始凭证。 工伤认定结论疑难复杂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用人单位应积极配合工伤调查和赔偿工作,不得推脱或拖延。 劳动者应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发现职业病症状及时就医。

通过了解工伤处理程序和法律保障,劳动者可以及时维护自身权益,保障工伤赔偿的公平公正。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