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怎么办理流程
1. 发生工伤事故
发生工伤事故后,应立即向用人单位报告。 由用人单位和受害人共同填写《工伤事故报告表》。
.jpg)
2. 申请工伤认定
受害人或其家属在事故发生之日起12个月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提交材料包括: 《工伤事故报告表》 受害人身份证复印件 医疗费用发票和病历证明 工资收入证明 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3. 工伤认定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对事故进行调查和认定。 认定结果包括:工伤认定证、鉴定结论书、伤残等级鉴定书(如有)。
4. 工伤待遇申请
根据工伤认定结果,受害人可以申请以下工伤待遇: 医疗费用:用人单位支付全部费用。 工伤津贴:按受伤职工本人工资标准的100%发放。 丧葬补助金:相当于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个月。 供养亲属抚恤金:相当于职工本人工资标准的20%-30%。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等级决定金额。
5. 申请工伤待遇
受害人或其家属持工伤认定证和相关证明材料,向用人单位申请工伤待遇。 用人单位应及时支付工伤待遇。
6. 争议处理
如果受害人或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或工伤待遇有争议,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仲裁。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仲裁决定为终局裁决。 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注意事项
工伤认定时效为事故发生之日起12个月,逾期将不受理。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工伤待遇的,受害人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工伤认定和待遇申请涉及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