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赔偿金的计算
在中国,劳动仲裁赔偿金的计算遵循以下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或者规章制度,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五条: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为劳动者在职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
.jpg)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十四条: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决书应当载明赔偿金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劳动仲裁赔偿金的计算方法如下:
经济补偿金
按劳动者在职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计算,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工资差额
用劳动者应得工资减去实际获得工资的差额。 如因用人单位未足额支付工资导致劳动者经济损失,可要求补足差额。
加班费
根据劳动者实际加班时间和加班工资标准计算。 法定节假日加班按日工资的300%支付,休息日加班按日工资的200%支付。
未休年假工资
根据劳动者应休年假天数和日工资计算。 每满一年享有5至15天年假,未休假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休假工资。
其他赔偿金
因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导致劳动者失业,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失业补偿金。 因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造成精神损害,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
举证责任
劳动者主张劳动仲裁赔偿金,应当提交证据证明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以及由此造成的损害。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主张的事实负举证责任。
赔偿金上限
劳动仲裁赔偿金无明确上限,但一般不超过劳动者在职期间的两年工资。ただし、精神损害赔偿金除外。
仲裁时效
劳动者要求支付劳动仲裁赔偿金,应当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
注意:以上计算方法仅适用于劳动仲裁。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时,可能适用不同的赔偿标准和计算方法。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