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劳动仲裁可以调解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5-26 浏览量:924

劳动仲裁中的调解

劳动仲裁是一种解决劳动争议的准司法程序,在中国,它被广泛应用于处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调解是劳动仲裁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它可以在节省时间和成本的同时,帮助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

调解的法律依据

劳动仲裁可以调解吗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后,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

第二十三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首先应当进行调解。”

调解的程序

劳动仲裁中的调解通常由仲裁员主持进行。仲裁员会向双方当事人介绍调解程序,并引导他们进行协商。调解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沟通交流:仲裁员会分别听取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和意见,并促进他们进行沟通交流。 2. 寻找共同点:仲裁员会帮助双方当事人找出争议的共同点和分歧点,并引导他们寻找可以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 3. 提出调解方案:在充分了解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和分歧点后,仲裁员会提出调解方案。 4. 协商讨论: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充分协商讨论的基础上,对调解方案进行修改或补充,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5. 达成调解协议:如果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方案,则会签订调解协议。仲裁员会将调解协议制作成仲裁调解书,并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的效力

调解协议一经签订,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仲裁调解书与仲裁裁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可以申请法院执行。

调解的优点

调解具有以下优点:

节省时间和成本:相比于仲裁裁决,调解通常可以更快地解决争议,并节省诉讼成本。 维护劳动关系:通过调解,双方当事人可以避免公开对抗,有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促进和解:调解员的引导和介入,可以帮助双方当事人放下对立情绪,增进理解和信任,从而促进和解。

调解的局限性

调解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无法解决原则性争议:如果双方当事人的争议涉及原则性问题,则调解可能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可能存在权力不平衡:在某些情况下,用人单位可能比劳动者拥有更大的谈判优势,从而影响调解结果的公平性。 需要双方意愿:调解需要双方当事人的积极配合和意愿,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调解,则无法进行。

结语

劳动仲裁中的调解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它可以帮助双方当事人快速、低成本地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然而,调解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决定是否进行调解时,需要综合考虑双方的诉求、争议的性质以及調解的可能性。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